您好,欢迎来到三六零分类信息网!老站,搜索引擎当天收录,欢迎发信息
免费发信息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 鹤壁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艺专访 |“益”:蚕与茶是他们探索人生的媒介

2019/9/2 0:35:01发布136次查看

蚕和茶,看似没有关系的两个元素,在不同的艺术家手里,都成为表达对生命思索的媒介。
当一批又一批的蚕,在金字塔上一遍又一遍的吐丝,生命的过程在朦胧中逐渐清晰;当不小心打翻了茶杯,留在纸上的痕迹,是这一瞬间的忠实纪录。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和好物小队一起感受生命的或长或短。
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益”:梁绍基与梁铨双人展
>> 两分钟带你亲临展览现场
开幕式现场
2019年8月4日,“益”|梁绍基与梁铨双人展在华侨城盒子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展出艺术家梁绍基19件作品、梁铨12件作品,策展人为许晟。
梁铨,笔记之二,色,墨,宣纸拼贴,2007,29.6cm×43cm
梁绍基,汶川石,装置,2016 , 6 pieces
“益”源于两人的生活与创作状态:梁绍基先生的蚕在春日吐丝,蚕丝柔软而悠长,却暗藏着春雷般的蓬勃生机;梁铨先生最喜欢在夏天作画,气候炎热,作品中却有木香乘清风延绵,抚慰着躁动。雷与木,都有自然最本真之美,藏于微妙而切实之处,在二人的艺术中也是如此。
开幕式前,策展人许晟在美术馆二楼进行了一场关于“益”的讲座,为大家讲述了一些关于“周易”的知识,在讲座开始,许晟先生就说“很多人喜欢用标准答案去理解艺术,但是这场展览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就像周易一样。”
如果你也来参观这次展览,第一个看到的作品一定会是梁绍基老师今年的新作品《浮沉》,被蚕丝包裹而形成的丝锥放置于镜面之上,倒映出的蓝天白云与丝锥仿佛共同属于天地之间。
梁绍基老师生活在天台,过着仿佛隐居的生活,除了蚕丝,自然中随处可见的云也是梁绍基先生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元素,成片的蚕丝与云也十分相似。
梁绍基,8字谜,影像,时长:29分59秒
除了蚕丝之外,蚕的声音、蚕的行为都是梁绍基探索生命的媒介,梁绍基先生发现蚕在吐丝成会自然而然的吐出“∞”,暗示着生命绵延不绝。
梁铨,笔记之一,色,墨,宣纸拼贴,2007,29.6cm×43cm
与记录生命整个历程的梁绍基先生不同,梁铨先生的作品则更倾向于记录生命中的一瞬。茶水不小心打翻在纸上留下的痕迹,这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元素,却成为梁铨先生感悟人生的媒介。
梁铨,加一点茶,色,墨,宣纸拼贴,2007,113(h)*50(w)cm
在创作方式上,梁铨先生更加倾向自由随性的创作,就像梁铨先生本人爽朗的性格。在好物小队询问关于作品“加一点茶”相关的内容时,梁铨先生笑着说:“我都是随性创作,这一幅是好看点儿的。”
梁铨,丝竹调,色,墨,茶,宣纸拼贴,2017,162(h)*122(w)cm*2
梁铨先生也是较早在国内使用“拼贴”技术进行创作的艺术家,即使是简单的几何图形,在梁铨先生的作品里却是属于他对的独特语言。
梁绍基,对话,装置,2019,90*45*14cm
除了两位艺术家单独的作品外,此次展览最重磅的作品当属梁铨先生和梁绍基先生共同创作的作品“对话”,两位艺术家将自己的特色结合,创作出这幅独一无二的作品。
展览现场
作品质量上乘,展馆的布置自然不能落后,盒子美术馆对此次展览空间的布置也十分重视,室内柔和的光线,让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更添了一份神秘的感觉。
“我用活体的蚕丝来表现
对东方虚境美的感受和对生命的想象。”
艺术家:梁绍基
hw door:在养蚕之前,您对蚕的印象是什么样?
梁绍基:蚕,在南方似乎是司空见惯,浙江本身是丝绸之府,是蚕的家乡,小时候因为好奇养过蚕。但是成为艺术的媒介,是在1989年。
梁绍基,刺宫,装置,2019,120*120*15cm
hw door:是什么原因让你选择蚕为媒介?
梁绍基:因为我以前搞过纤维艺术,89年我参加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做了一件作品叫“易”,用了很多丝绸的方框,钉了很多干茧,变成一棵橡树。下过雨后,光从窗子射进来,照在丝幕上,产生了很多重影,虚虚实实的,有一种生命感,好像在运动。当时我看过的老子《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就浮现出来,于是我就决定用活体的蚕丝来表现我对东方虚境美的一种感受以及对生命的想象。
梁绍基,补天,2011,影像装置,时长:5分43秒
hw door:我们对你的创作过程特别感兴趣,特别是一些比较大型的作品,你是怎么实现让蚕在不同材料上吐丝,你会对他们进行特殊的处理吗?
梁绍基:第一,蚕性,就是它本身的属性。它对光、气味、温度、食物以及它的攀登力,还有它的生物钟,以及蚕的基因学,这些都是对蚕性的理解。第二,优选,通过优选增强蚕的适应力,能够适应在不同材料上吐丝。第三,这个不是养蚕的问题,而是艺术家在不同材料上产生的冥想,这里面是它生存的状态,通过这种状态了折射社会、人性、自然。
梁绍基,对话,装置(局部),2019,90*45*14cm
hw door:这次你和梁铨老师合作的作品,有没有给你带来新的思考?
梁绍基:因为这次梁老师特地为展览做了“蚕房-向梁绍基致敬”这个作品,我就想如何做一个能够和他对应的作品,但是如果我简单的做一个“向梁铨致敬”有点太简单了。我觉得他做的小方块就表现他的小空间、小生命以及绿色的蚕叶、白色的方块都是蚕的生命感,所以我干脆就向蚕致敬,我就发微信给梁老师,让他寄一个手稿或者小作品给我,我们来共同完成一副作品。
hw door:那具体的创作过程呢
梁绍基:因为梁老师寄来的作品上有茶水渍,于是我就把蚕的一些排泄物,蚕粪、蚕沙、蚕的尿,都是生命的一部分,是生命的释放,和下面对应起来。中间我放了一个耐力板,让它被蚕丝弥漫,有种很透的感觉。然后蚕化蝶,在板子上产卵时是打圈的,于是就形成圈圈。就和梁铨老师作品中的横的、直的,形成对照,而且又分隔了空间,就富有理性感,又有许多富有生命感的、偶然的东西。
梁绍基,时间与永恒,装置,1993-2018
hw door:可以给我们介绍一下“时间与永恒”这个作品吗?
梁绍基:这个作品从90年代就开始做了,前几年又在上面又附了一层蚕丝,因为之前的蚕丝黄了,就这样反反复复,留下生命所有的痕迹,是生命意志的纪念碑。就是尼采的生命意志。我们中国从90年代的农耕文明走到工业文明,生死繁衍,我对这些进行思考。我找到这个金字塔来表达,金字塔倒过来是时间的是沙漏,就是时间永恒的产生。
活体媒介有很多偶然性,它有很多生猛、不可预测对的东西,所以艺术家要跟它磨合,所以我的创作方法很重要,是天人合一,自然而为,互相对话。
“所谓灵感也就是你感兴趣的东西。”
艺术家:梁铨
hw door:你在整个创作过程中的灵感来源是什么?
梁铨:创作是一件很随性的事情,有时候所谓灵感也就是你感兴趣的东西,每个人每天有几百种想法,但是你抓住感兴趣的东西把它表现出来,就叫灵感。
梁铨,加一点茶,2007,局部
hw door:你的作品加一点茶的创作灵感是什么?
梁铨:我感觉到生活和艺术是联系在一起的,尤其像现在整个艺术的范围扩大了许多,原先一些认为不能当艺术的,现在也被承认为艺术,像我在喝茶的过程中,茶水滴在茶盘上、玻璃上,这种形态,就可以把它们收集起来组成一幅画,就是从这里一点点发展出来的。
梁铨,设计公社,色,墨,茶,宣纸拼贴,2018,38.8cm×34.6cm
hw door:那您就是完全随性的去创作吗?
梁铨:是,完全随性的,画的很多,你们看到的是张好一点的,还有很多失败的。
hw door:你想通过这个作品表达什么?
梁铨:最想表达的就是生活中的一瞬间,所以说生命是当下嘛,生活中的一瞬间能记录下来,至于它有没有益处,有没有价值,就由历史去判断,我就只负责记录当下。
梁铨,蚕房-向梁绍基致敬,色,墨,茶,宣纸拼贴,2019,120(h)*90(w)cm*2
hw door:您说“蚕房”这副作品中圆圆的格子代表蚕生活的空间,另外整幅作品还表现了蚕生活的状态,这些现在哪里呢?
梁铨:这些格子还代表蚕丝,我觉得我们就像蚕,这个作品里有他们吃桑叶,有它生活中红颜色的部分,是他生活中感受到的幸福,即使在这么小的空间。
hw door:那为什么整幅作品大部分是绿色的呢?
梁铨:因为蚕和桑叶联系在一起,绿色的桑叶,充满了生命。
梁铨,蚕茶日记之xx,色,墨,茶,宣纸拼贴,2012,30cm×36.8cm
hw door:您说您的作品只受倪云林的影响,你最喜欢他作品的哪一点?
梁铨:我喜欢他很清淡的,很轻松、清淡,把事情看得很透明的那种感觉。
“这次展览就好像一次久别重逢”。
策展人:许晟
hw door: 为什么要策划这次展览?策划这次展览的初衷是什么?
许晟:是美术馆和两位梁老师商量了这个展览之后,找我当策展人的,我当然很开心地接受了。我想初衷可能就是两位老师之前的渊源,这次展览就像一次久别重逢,所以我很荣幸能够在里面起到一个辅助的角色,希望能让大家更好地看到他们的作品。
hw door:你将这次展览取名为“益”,这个名字有什么含义?
许晟:“益”来自周易六十四卦的其中一卦。梁绍基老师养蚕,春蚕吐丝,有春雷的感觉在里面,雷在周易里是“震”。梁铨老师的作品是八面透风的,也有自然的草木气,这样一来是“巽”。“震”和“巽”组合在一起,正好是“益”卦。
hw door:这次展览,在空间的布置上,你是否有想要和观众说明的东西?有没有一些布置是你有意为之
许晟:这次布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尝试:有两个版本。7月19号预展时候的布展是我的想法,8月4号开幕的时候是梁绍基老师的想法。如果你两次都看到才是最完整的。我的布展理念是让作品自身的特质伸展开,在展厅里变成一个连贯的,气韵通畅的整体,也让观众在里面走起来是舒服的。梁绍基老师的布展很特别,在我的理解里,似乎是突出作品之间理念层面的关联,让我学习到很多,受益匪浅。
hw door:你觉得策划这次展览最难的点是哪里?
许晟:两位艺术家都很棒,所以其实跟他们的创作比起来并没有什么太难的地方。准备了一些文献,算是花了点时间,在随后的美术馆公众号和画册里面都会发表。
hw door:通过这次布展,你对两位艺术家的作品有没有一些新的思考?
许晟:我印象最深是梁铨老师的画作,他的一件小画,无论再小,放在一个很大的空间里,也是立得住的;而他的一件大画,放在一个很小的空间里,也不会显得局促。展厅会考验作品,以前并没有用这种方式看他的作品,这次在布展过程中感受到了这种气质,真的敬佩。
“益”梁绍基与梁铨双人展
展馆:华侨城盒子美术馆
展期:持续至9月15日
门票:free
地点:佛山市顺德区顺峰山湿地公园

鹤壁分类信息网,免费分类信息发布

VIP推荐

免费发布信息,免费发布B2B信息网站平台 - 三六零分类信息网 沪ICP备09012988号-2
企业名录